默的来源

新百家姓排名:0

默[默,读音作mèi(ㄇㄟˋ),可依古音读hè(ㄏㄜˋ),但不可读作mò(ㄇㄛˋ)]

一.姓氏渊源:
第一个渊源:源于姜姓,出自上古夏王朝大禹之臣怡,属于以封邑称号为氏。
在史籍《三皇本纪》中记载:“神农氏,其后有州、甫、甘、许、戏、露、齐、纪、怡、向、申、吕,皆姜姓之后。”这在史籍《路史·后纪四》中也有记载:“黄帝封参卢于路,亦作‘露’。伊、列、舟、骀、淳、戏、怡、向、州、薄、甘、隋、纪,皆姜国也。禹有天下,封怡以绍烈山,是为默台。”
大禹建立夏王朝后,赐封手下大臣怡至绍烈山(今湖北随州),时称默山。其子孙后裔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,称怡氏,亦有以封邑名称为姓氏者,称绍氏、烈氏、历氏、默氏。

第二个渊源:源于突厥族,出自汉唐之际突厥族突骑施部黑氏氏族,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。
默氏,源出黑氏。
汉唐之际,突厥族突骑施部创立汗国,创立者是出身于黄姓突厥部的鸟质勒、娑葛父子。鸟质勒是欧洲人种,他们在接受唐朝册封后,独力击败东突厥,光复了碎叶。唐景云二年(公元711年),娑葛殉难,突骑施汗国曾一度出现极大混乱。
突厥的另外两个部,车鼻师部和处木昆部,都是黑氏氏族,蒙古人种,其中的黠戛斯部落中再分为赤、黑两氏,赤氏(赤发蓝瞳)为正统嫡传,黑氏(黑发黑瞳)则多被认为是前汉朝大将李陵的后裔。
到唐开元四年(公元716年),出身于黑氏突厥部的苏禄自立可汗,唐朝政府加速了结好苏禄可汗的各项政治步骤,包括招收以黑氏突厥部为核心的苏禄汗国学子入唐学习,加强两国商品交换与贸易等。
在唐开元六年(公元718年),唐玄宗李隆基诏见了在唐学习的苏禄汗国学子,予以嘉勉,并按其部族原称谓,赐其为汉姓黑氏。该批学子中留居中原者,遂以唐皇赐姓为姓氏,称黑氏,是较早形成的黑氏一族。
传说,该支黑氏家族曾出一达官贵人,因刚直不阿而得罪当朝获罪,被灭九族。有友人见怜,从中帮忙,两个二幼子得以逃脱,遂改姓为默氏。其二子为保留血脉,一留北方,一留南方。北方即在今天河北省的新乐县一带,南方则在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一带。

第三个渊源:源于突厥族,出自唐朝时期东突厥汗国的可汗阿史那·默啜,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。
武则天握唐后,给周边各部族的入掠以可乘之机。
东突厥汗国的阿史那·默啜则依靠其骑兵集团的优势,发挥骑兵快速机动的特长,在唐延载元年~唐开元四年(公元694~716年)间,不断出掠获胜,对唐廷造成较大的威胁。
武则天曾联合阿史那·默啜击败契丹,后在阿史那·默啜的大规模进攻下,又忍辱答应其苛求。
待唐中宗复位后,采取战略切割的方法,在内蒙古黄河弯曲段以北构筑三城,控制了东突厥的集结地域,有效地遏止了阿史那·默啜的进攻。
到唐玄宗时期,唐王朝权衡周边形势,为确保对西方吐蕃发动攻势,对阿史那·默啜实行了加强防御、侍机击破的战略,同时以外交手段相配合,逐渐削弱、孤立了阿史那·默啜的联盟势力,原先在武则天时期依附于东突厥汗国的西突厥各部落,先后脱离阿史那·默啜的控制复附唐朝。唐玄宗的分化瓦解政策,加速了东突厥汗国的没落。
唐开元四年(公元716年)农历6月,正当唐军一切准备妥当,准备大举进攻之东突厥汗国的时候,阿史那·默啜却回军率兵攻打位于新疆北部的铁勒部落拔曳固氏族,并将准备归附唐王朝的拔曳固氏族部落击溃。不料,却因阿史那·默啜恃胜轻归,不加防备,反而被拔曳固氏族的溃卒颉质略一举袭杀。
东突厥可汗阿史那·默啜逝世后,东突厥汗国迅速衰落,其各部被唐王朝分化瓦解,大多被北庭都护汤嘉惠、左散骑常侍解琬等收编,首要皆迁于内地,后逐渐融入汉族之中。
阿史那·默啜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“默啜”之名谐音汉化为姓氏者,称默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第四个渊源:源于蒙古族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附载蒙古八旗姓》记载:
①蒙古族齐默特氏,源于元朝时期乞颜部其木德氏族,世居蒙古阿苏特游牧地喀尔沁、阿苏忒地区,即今内蒙古中部地区。后满族有引以为姓氏者,满语为Cimot Hala。后多冠汉姓为苏氏、默氏、齐氏、陈氏等。
②蒙古族土默特氏,世居中卫地区,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。后满族有引以为姓氏者,满语为Tumot Hala,后多冠汉姓为默氏、赵氏等。
③蒙古族步勒默齐特氏,亦称布尔哈齐特氏,世居察哈尔地区,即今河北省的张家口一带,包括河北、内蒙、山西等地部分地区。后满族有引以为姓氏者,满语为Burhacit Hala。后多冠汉姓为步氏、齐氏、默氏、莫氏。
④蒙古族来默氏,世居察哈尔,即今河北省的张家口一带,包括河北、内蒙、山西等地部分地区。后满族有引以为姓氏者,满语为Laimo Hala。后多冠汉姓为赵氏、默氏、来氏等。
⑤蒙古族苏默尔氏,亦称舒穆尔氏、苏密尔氏,世居克什克腾、黄山,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。后满族有引以为姓氏者,满语为Sumir Hala。后冠汉姓为苏氏、默氏、莫氏、徐氏、舒氏等。
⑥蒙古族济勒默氏,全称为乌梁海济勒默氏,世居辽河、阿尔泰山、唐努山、黑龙江、西伯利亚等地。后满族有引以为姓氏者,满语为Ulanghaigilmo Hala。所冠汉姓为吴氏、梁氏、海氏、默氏等。
⑦蒙古族伊图默氏,亦称伊图玛氏,世居科尔沁地区,即今吉林省科尔沁草原。后满族有引以为姓氏者,满语为Itumo Hala,所冠汉姓为伊氏、默氏等。

第五个渊源:源于满族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据史籍《皇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
满族伊图默氏,亦称伊特木氏、宜特墨氏,满语为Itemo Hala,世居叶赫(今吉林梨树叶赫河支流)、哈达(今辽宁开原)等地区,所冠汉姓为伊氏、默氏、墨氏。

二.默氏分布:
今河北省的新乐县范家庄,山西省的晋中,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等地,均有默氏族人分布。

三.家乘谱牒:
默氏族谱,著者待考,明朝末年首修,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。现被收藏在山西省晋中市图书馆。

四.历史名人:
默 父:(公元1961~今),陕西长武人。著名现代教育家。
199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。现任湛江师范学院历史哲学研究所副所长,副教授。为中国农工民主党湛江市委会宣工委副主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