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的来源
新百家姓排名:0
一、姓氏源流
种(Chóng)源出:
1、出自仲姓,为周代仲山甫之后,为避仇所改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载:“种,本仲氏,以避难改载仲为种,望出河南。”种姓本为仲氏,以次为氏。仲为排行第二。周代王室重臣仲山甫(一作仲山父)的后人,为避仇改为种氏。
二、迁徙分布
(缺)据《姓氏考略》云:种姓望居河南郡(今河南省洛阳一带)。
三、历史名人
种 暠:字景伯,河南省洛阳人,仲山甫之后。父为定陶令,有财三千万。父卒,种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。其有进趣名利,皆不与交通。始为县门下史。 时河南尹田歆外甥王谌,名知人。歆谓之曰:“今当举六孝廉,多得贵戚书命,不宜相违,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,尔助我求之。”时与杜乔(字叔荣,河内林虑人)两人都被举孝廉,致身通显,并号名臣。未几出暠为益州刺史,乔却迁官大大司农,再迁为大鸿胪。是年八月,顺帝不豫,数日即崩,年终三十,在位与安帝相同,也是一十九年。群臣奉太子炳即位,尊梁后为皇太后。两龄嗣主,如何亲政?当然援照前例,由皇太后梁氏临朝。进太尉赵峻为太傅,大司农李固为太尉,参录尚书事。越月奉顺帝梓宫,出葬宪陵,庙号敬宗。
种 放:字名逸(?-1015),(《郡斋读书志》作明逸。此从宋史本传)自称退士,河南省洛阳人。(《郡斋读书志》作长安人。此亦从宋史)生年不详,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。沉默好学,七岁能属文。父令举进士,辞道:业未成,不可妄动)。住来嵩、华间,慨然有山林意。及父卒,奉母隐终南山,以讲习为业,凡三十年。咸平中(1001年左右)征赴阙,累拜给事中,迁工部侍郎。后真宗召为左司谏,辞归山。一日晨起服道衣,聚诸生列饮,取平生所作章疏,悉焚之,酒数行而卒。诏赠工部尚书。放好为诗歌,有集六卷,《文献通考》又有《蒙书》十卷及《嗣禹说表·孟子》上下篇、《太乙祠录》等,并行于世。
种师道:字彝叔(1051-1126),北宋名将。原名建中,又名师极,字彝叔。洛阳(今属河南省)人。善察形势,沉毅有谋。初以荫补官,历熙州推官、原州通判、提举秦凤常平。因被诬入元佑党籍,罢废近十年。后起为忠州刺史、泾原都钤辖、知怀德军。政和六年(1116年),擢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、知渭州。宣和元年(1119年)初,奉徽宗命率军修筑席苇平城(后改为静夏城,今甘肃平凉境),城未就而夏军骤至,乃列阵葫芦河(今宁夏清水河)畔,佯欲决战,暗遣军出夏军后,扬言宋援军至,乘其犹疑之机,前后夹击,大败夏军。六月,再破夏军于藏底城(今陕西志丹北),升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。四年,从童贯攻辽,因建议被拒,兵败雄州(今河北雄县)。六年,建议联辽抗金,遭拒被劾致仕。次年十月,金军大举攻宋,起为京畿、河北制置使。靖康元年(1126年)正月,率1.5万兵救援东京(今河南省开封),进至洛阳,闻金军已临城下,遂虚张声势,沿路张榜,号称百万,张旗击鼓而进。金军不知虚实,移师增垒自卫。至京,授同知枢密院事、京畿两河宣抚使。因反对割地议和,建议乘金军回师时半渡而击,被钦宗罢为中太一宫使。不久复为河北、河东宣抚使,出屯滑州(今滑县东)。八月,金军复大举攻宋,请钦宗暂避长安(今西安),朝廷召其还朝。十月病卒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据《姓氏考略》云:种氏望出河南郡。
河南郡:①河南地,秦汉指内蒙古自治区河套黄河以南。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,汉置河南县。③汉又有河南郡,即秦三川郡地,治雒阳。隋有豫州河南郡,唐为洛州河南府,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。元为路,明为府。④唐又有河南道,为大行政区,辖河以南、淮以北的广大地区,治汴州(今河南省开封)。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。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。
2、堂号(缺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种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种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讲习终南,名贤却聘;
制置河北,宿将善谋。
——佚名撰种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北宋洛阳人种放,字名逸,沉默寡言而好学,七岁能写文章。父亲让他考进士,他推辞说:“学业未成,不可轻举妄动。”父亲死后,他奉养着母亲隐居到终南山,以讲习为业,达三十年。咸平年间,被朝廷征召,历官给事中、工部侍郎;真宗时,任左司谏,他辞别朝廷,又回到山中。下联典指北宋末种师道,字彝叔,种放哥哥的曾孙,官至京畿河北制置使,知兵而有谋略,靖康年间,金兵南下,他进宫献计,但朝中因他年龄大(当时人称“老种”)不能尽用他的计谋。京城陷落后,徽宗拍着胸口说:“都是因为没听种师道的话,才到了这个地步啊!”
种(Chóng)源出:
1、出自仲姓,为周代仲山甫之后,为避仇所改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载:“种,本仲氏,以避难改载仲为种,望出河南。”种姓本为仲氏,以次为氏。仲为排行第二。周代王室重臣仲山甫(一作仲山父)的后人,为避仇改为种氏。
二、迁徙分布
(缺)据《姓氏考略》云:种姓望居河南郡(今河南省洛阳一带)。
三、历史名人
种 暠:字景伯,河南省洛阳人,仲山甫之后。父为定陶令,有财三千万。父卒,种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。其有进趣名利,皆不与交通。始为县门下史。 时河南尹田歆外甥王谌,名知人。歆谓之曰:“今当举六孝廉,多得贵戚书命,不宜相违,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,尔助我求之。”时与杜乔(字叔荣,河内林虑人)两人都被举孝廉,致身通显,并号名臣。未几出暠为益州刺史,乔却迁官大大司农,再迁为大鸿胪。是年八月,顺帝不豫,数日即崩,年终三十,在位与安帝相同,也是一十九年。群臣奉太子炳即位,尊梁后为皇太后。两龄嗣主,如何亲政?当然援照前例,由皇太后梁氏临朝。进太尉赵峻为太傅,大司农李固为太尉,参录尚书事。越月奉顺帝梓宫,出葬宪陵,庙号敬宗。
种 放:字名逸(?-1015),(《郡斋读书志》作明逸。此从宋史本传)自称退士,河南省洛阳人。(《郡斋读书志》作长安人。此亦从宋史)生年不详,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。沉默好学,七岁能属文。父令举进士,辞道:业未成,不可妄动)。住来嵩、华间,慨然有山林意。及父卒,奉母隐终南山,以讲习为业,凡三十年。咸平中(1001年左右)征赴阙,累拜给事中,迁工部侍郎。后真宗召为左司谏,辞归山。一日晨起服道衣,聚诸生列饮,取平生所作章疏,悉焚之,酒数行而卒。诏赠工部尚书。放好为诗歌,有集六卷,《文献通考》又有《蒙书》十卷及《嗣禹说表·孟子》上下篇、《太乙祠录》等,并行于世。
种师道:字彝叔(1051-1126),北宋名将。原名建中,又名师极,字彝叔。洛阳(今属河南省)人。善察形势,沉毅有谋。初以荫补官,历熙州推官、原州通判、提举秦凤常平。因被诬入元佑党籍,罢废近十年。后起为忠州刺史、泾原都钤辖、知怀德军。政和六年(1116年),擢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、知渭州。宣和元年(1119年)初,奉徽宗命率军修筑席苇平城(后改为静夏城,今甘肃平凉境),城未就而夏军骤至,乃列阵葫芦河(今宁夏清水河)畔,佯欲决战,暗遣军出夏军后,扬言宋援军至,乘其犹疑之机,前后夹击,大败夏军。六月,再破夏军于藏底城(今陕西志丹北),升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。四年,从童贯攻辽,因建议被拒,兵败雄州(今河北雄县)。六年,建议联辽抗金,遭拒被劾致仕。次年十月,金军大举攻宋,起为京畿、河北制置使。靖康元年(1126年)正月,率1.5万兵救援东京(今河南省开封),进至洛阳,闻金军已临城下,遂虚张声势,沿路张榜,号称百万,张旗击鼓而进。金军不知虚实,移师增垒自卫。至京,授同知枢密院事、京畿两河宣抚使。因反对割地议和,建议乘金军回师时半渡而击,被钦宗罢为中太一宫使。不久复为河北、河东宣抚使,出屯滑州(今滑县东)。八月,金军复大举攻宋,请钦宗暂避长安(今西安),朝廷召其还朝。十月病卒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据《姓氏考略》云:种氏望出河南郡。
河南郡:①河南地,秦汉指内蒙古自治区河套黄河以南。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,汉置河南县。③汉又有河南郡,即秦三川郡地,治雒阳。隋有豫州河南郡,唐为洛州河南府,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。元为路,明为府。④唐又有河南道,为大行政区,辖河以南、淮以北的广大地区,治汴州(今河南省开封)。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。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。
2、堂号(缺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种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种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讲习终南,名贤却聘;
制置河北,宿将善谋。
——佚名撰种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北宋洛阳人种放,字名逸,沉默寡言而好学,七岁能写文章。父亲让他考进士,他推辞说:“学业未成,不可轻举妄动。”父亲死后,他奉养着母亲隐居到终南山,以讲习为业,达三十年。咸平年间,被朝廷征召,历官给事中、工部侍郎;真宗时,任左司谏,他辞别朝廷,又回到山中。下联典指北宋末种师道,字彝叔,种放哥哥的曾孙,官至京畿河北制置使,知兵而有谋略,靖康年间,金兵南下,他进宫献计,但朝中因他年龄大(当时人称“老种”)不能尽用他的计谋。京城陷落后,徽宗拍着胸口说:“都是因为没听种师道的话,才到了这个地步啊!”